他一出手,就颠覆了英国电影 -

来源:人气:248更新:2025-08-25 22:47:06

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主流电影逐渐陷入由奥斯汀与狄更斯文学作品构建的传统框架——那些以精良制作、精湛演技与精美装帧为特点的古典文学改编作品,成为普遍认为安全且包容的「遗产电影」。相较于80年代所展现的多元化艺术探索,这一时期的创作活力已有所衰退,却仍孕育出如《漫长美好的星期五》《烈火战车》《甘地传》《狼之一族》以及《我美丽的洗衣店》等风格各异的经典之作。

迈克·李与肯·洛奇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其以政治意识和社会现实主义为创作底色的作品始终保持着对社会议题的深度探索,而非迎合主流口味。在这一背景下,导演丹尼·博伊尔、编剧约翰·霍奇与制片人安德鲁·麦克唐纳通过首部合作作品《浅坟》实现了突破。正如博伊尔所言,该片成功摒弃了英国电影传统中的道德桎梏,开创了新的叙事格局。

彼时,约翰·霍奇仍就读于爱丁堡大学医学院,1991年在爱丁堡电影节邂逅麦克唐纳后,便萌生了涉足编剧领域的念头。麦克唐纳的家族渊源深厚,其祖父埃默里克·普雷斯伯格曾是匈牙利著名导演兼编剧,而他的弟弟凯文·麦克唐纳也是一位知名导演。博伊尔作为家中长兄,长期从事舞台剧与影视导演工作,创作出诸多令人难忘的佳作。1993年,博伊尔在阅读《浅坟》剧本时感受到极大的创作激情。

丹尼·博伊尔曾表示这个剧本「堪称杰作——简洁犀利,读来酣畅淋漓。」在接到邀约后,他与霍奇及麦克唐纳展开会面——两人正积极物色适合演绎该故事的导演。据博伊尔回忆,他脱口而出的首个联想是「《血迷宫》」,这部影片对《浅坟》的叙事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创作《血迷宫》时,霍奇刻意将多数情节限定于爱丁堡新城乔治亚区的一处公寓空间。为还原真实场景,剧组于格拉斯哥仓库搭建了放大版的室内布景,其内部结构与原住宅几乎完全一致,连细节处理都极具真实感。导演博伊尔在拍摄前组织三位主演——克里斯托弗·埃克莱斯顿、凯瑞·福克斯与伊万·麦克格雷格——共同居住在仿制公寓中,借此培养演员间的默契氛围。尽管制作预算受限,但主创团队高度一致的创作理念(在电影制作中较为罕见)最终铸就了这部叙事紧凑、主题鲜明的作品。封闭空间的持续使用强化了影片的压抑感与现实感,三位主角均为20多岁的职业群体:大卫(埃克莱斯顿饰)从事会计工作,朱丽叶(福克斯饰)是医院医生,亚历克斯(麦克格雷格饰)则担任小报记者。

随着剧情推进与紧张氛围的酝酿,三位角色如交响乐般默契协作,在欲望交织的灰色地带中游走。亚历克斯(麦克格雷格的第二部银幕作品,亦是他首个具有深度的角色)起初以傲慢姿态主导男性阵营,而大卫则因举止生硬遭众人轻视,直至朱丽叶察觉到两位男性对她的隐秘渴望。压力逐渐瓦解了三人原有的权力结构,关系网络发生微妙位移。博伊尔对科恩兄弟导演处女作的借鉴堪称精准,影片延续了该导演团队标志性的黑色幽默特质,以精密齿轮般的叙事节奏推进,最终演变为一场失控的混乱。与《血迷宫》共享时尚前卫的气质,《浅坟》以残酷无情作为核心美学,其原初片名正是「残酷」(Cruel)。影片刻意摒弃传统叙事规则,正如麦克格雷格所言:「我们想打破必须同情主角的陈旧观念。」

《浅坟》的创作团队以克制的笔触描绘人物,摒弃了通俗叙事中常见的情感渲染与简化归因。博伊尔在电影上映时曾明确指出,「这不是一部探讨阶级矛盾或社会结构的影片,亦非聚焦个体被宏观力量碾压的悲剧。每个角色都需为自身的抉择承担后果。我们希望它超越英国社会现实主义的标签,成为更具普适性的作品。」然而,正如导演后来自省的那样,影片中暗含的政治隐喻仍清晰可辨:「它所呈现的议题始终与当时英国的社会现实交织。尽管不直接呈现政治立场,但其对后撒切尔时代社会氛围的刻画,尤其是对贪婪、膨胀、享乐主义与个人崇拜的批判,已然成为时代缩影。」剧情推进的核心在于三人组寻找第四位室友的过程,他们以近乎冷酷的态度主导着每一次「租房面试」,通过制造尴尬与痛苦来满足自我优越感。这种行为模式甚至延伸到现实层面,麦克格雷格的母亲便出演了被其刻意排斥的看房者角色。

只有外表忧郁却举止优雅的雨果(基思·艾伦饰)符合他们的筛选标准。然而在雨果搬入公寓数小时后,众人惊觉他已因吸毒过量不幸离世。其床下藏着的手提箱内,竟装有一笔巨额现金。面对这笔意外之财,大卫陷入道德挣扎,而朱丽叶与亚历克斯则决意将其据为己有。为了彻底消除身份痕迹,他们甚至残忍地砸碎了他的牙齿,并将雨果的尸体与四肢分置,秘密掩埋于林间。熟悉剧情发展的观众不难发现,不义之财终将招致血光之灾——正如博伊尔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所揭示的财富与人性的辩证关系。随着公寓内诡谲事态的升级,另一对追查资金线索的暴徒安迪(彼得·穆兰饰)与蒂姆(伦纳德·奥马利饰)开始对受害者施以暴力与酷刑。这两股势力的最终对峙,其发展轨迹既暗藏玄机又充满变数。

博伊尔曾以挑衅口吻提出,电影应如车祸般呈现极致的美感与暴力。这种对暴力美学的探索在《浅坟》中尤为突出——影片的腐蚀性叙事与令人不安的视觉呈现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其标志性风格。当雨果的尸体被发现时,他以赤裸之躯仰卧于血红毯子之上,四肢散开,背景中凝固的皇家蓝色调宛如卡拉瓦乔画作般冷艳。大卫在逐渐表现出对金钱的执念后,选择退居阁楼构筑防御体系,其在天花板钻凿的窥视孔暗喻着对生存空间的严密监控。楼下的光束从多个角度穿透黑暗,以诡异的明暗对比勾勒出这座「战时城市」的立体轮廓,唯有天际线飘荡的探照灯打破寂静,其余区域则笼罩在压抑的阴影中。1994年迪纳尔英国电影节上,《浅坟》斩获「金希区柯克奖」,这一荣誉恰如其分地将影片与悬疑大师传统相勾连——并非因其缺乏悬念元素,而是对死亡与肢解细节的肉身化呈现。这种视觉风格让人联想到1955年《怪尸案》中尸体处理场景,以及1972年《狂凶记》中巴里·福斯特掰断受害者手指的标志性镜头。

在《怪尸案》中,当大卫接过抽签结果被迫执行肢解雨果尸体的任务时,钢锯划过人类腕骨的尖锐声响令人不寒而栗。而《浅坟》则通过三人将尸体从狭窄楼梯间缓缓搬运的过程,将空间压迫感刻画得淋漓尽致。黑色塑料包裹中的尸体在楼梯间反复移动时,与优雅的乔治亚风格建筑形成强烈反差,制造出极具视觉冲击的场景。看似随意的情节细节——如被撕裂的报纸替换为货币——实则暗含深意,正如肯·斯托特饰演的警督始终笼罩在疑惑与审视的氛围中。

斯托特凭借无可挑剔的表演诠释了这一角色,编剧约翰·霍奇则饰演了他循规蹈矩的搭档——警员米切尔,为电影增添了新的喜剧元素。(「米切尔是一颗新星,」斯托特表示。「在我的引导下,他必将迈向更高处。」)当朱丽叶对肢解雨果尸体的提议表现出抗拒时,亚历克斯反驳道:「别天真了,朱丽叶,你作为一名医生,每天都在实施手术,这与杀人截然不同。」《浅坟》采用高明而克制的叙事手法,刻意省略了所有多余铺陈。我们从未得知这间公寓是否曾有过第四位住户,若有,其命运如何;同样,影片也未交代两名惯犯如何锁定雨果的住所。这些细节看似无关紧要。然而,影片对经典作品亦有巧妙致敬,如大卫在片头与片尾的旁白(「哦,是的,我相信朋友」)显然借鉴了《日落大道》的经典台词框架;而在某个场景中,亚历克斯正在观看《异教徒》的片尾片段,这部冷峻的苏格兰风情电影在影片中被巧妙地穿插其中。

《日落大道》与《浅坟》不仅赢得高度评价,更凭借其杰出表现斩获金希区柯克奖,同时荣获当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英国电影等多项荣誉,被视为英国电影领域的重要突破。

《浅坟》凭借其低成本制作却斩获十余倍票房收益,成为英国本土影片的佼佼者。导演博伊尔、霍奇与麦克唐纳在首次合作中便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两年后,他们再度联手打造了一部现象级作品《猜火车》,再次为英国影坛注入活力,打破了此前的沉寂局面。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