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468更新:2025-08-25 22:41:17
2025年8月18日,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简称"上美影")与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简称"上影元")携手打造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在上映第16天实现票房破10亿元,刷新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的票房纪录。此前该纪录由2023年上映的《铃芽之旅》保持,其票房为8.07亿元。影评界将其誉为"逆袭",毕竟在当下市场中二维动画作品普遍被视为小众选择。尤其在竞争激烈的2025年暑期档,《南京照相馆》《长安的荔枝》《F1狂飙飞车》等热门影片都在争夺优质排片资源。值得关注的是,《浪浪山小妖怪》首映时排片率仅有13%,随着口碑持续发酵,排片量才逐步提升至25%左右。
电影热度持续攀升的同时,主创团队也面临巨大压力。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编剧导演於水,总制片人、策划李早等核心成员近期频繁参与路演和媒体采访。19日下午刚完成全国路演的李早在上海接受了《中国企业家》专访,当天傍晚仍需召开工作会议,次日便要启程前往其他城市。对李早而言,这部作品承载着特殊意义——从2023年现象级短片集《中国奇谭》到此次衍生的《浪浪山小妖怪》,既是她作为总制片人的代表作,也是上美影品牌焕新的重要标志。
作为中国动画领域的标志性存在,上美影曾创作《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动画,开创了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木偶定格动画等独特风格,形成了"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体系。然而在近年来的影视市场中,这些传统技艺似乎被"电影工业化"浪潮所掩盖。此次《浪浪山小妖怪》的破纪录表现,不仅彰显了二维动画的市场潜力,也为上美影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年底,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启动了纪念中国动画诞生百年的创作计划。时任副总经理李早作为总制片人负责《中国奇谭》项目,她表示:"我们期待呈现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上美影历史上曾创作过大量具有探索精神的艺术短片,如《猴子捞月》《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等。同时,经典作品《天书奇谭》也启发了我们,希望从中国志怪文化出发打造系列作品。"正值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任教的陈廖宇也在筹备动画短片项目,双方迅速达成合作——陈廖宇担任总导演,共同组建创作团队。於水作为被邀请的分集导演之一,是该学院首届研究生。对于导演团队而言,这是一项为期两年的"命题作文":需要完成20分钟的短片集。於水选择以《西游记》为蓝本,但聚焦于被忽视的边缘角色,塑造了一个浪浪山的小猪妖形象,该角色在妖王统治下谋生,却始终怀抱探索世界的心愿。
2023年1月1日,短片集在B站悄然上线,几乎未进行宣传推广,却意外引发热潮。其中《小妖怪的夏天》单集播放量突破亿次,全集播放量达3.5亿,"走出浪浪山"相关话题登上热搜。豆瓣平台数据显示,播至第五集时已有16万观众评分,平均分高达8.7分。导演们戏称制作过程如同"轮流上考场",李早则感慨:"大家对中国动画及上美影未来的期待,或许都凝聚在这份评分中。"随着热度攀升,大电影项目顺势启动,但实际上电影与短片是同步立项的。李早回忆:"短片制作期间,团队就认为其叙事视角适合拓展为长片,且在短片上线时,电影剧本已基本完成。"
两年半后,“小猪妖”终于迎来了专属大电影:它走出浪浪山,与几位同样身处社会底层的伙伴一同踏上取经之路。然而,重构一部近120分钟的完整故事并非易事。制作团队曾考虑两种方案——一是在孙悟空抵达大王洞前扩写短片,聚焦特殊时代下小人物的生存困境;二是延续短片剧情,讲述小猪妖获得三根毫毛后的冒险。但于水经过反复权衡后,决定打造更具创新性的作品,最终将故事回归至短片开篇的时间线,以平行世界视角展开全新叙事。
电影主线源于小雷音寺黄眉怪欲吞噬唐僧的设定,其假扮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桥段成为核心情节。尽管角色仍是原著中的背景板式存在,但制作团队赋予每位小妖怪鲜明的人格特质:小猪妖怀揣理想却受限于小人物身份,蛤蟆精渴望安稳却难坚守初心,猩猩怪体格健壮却深陷社交恐惧,黄鼠狼精本是十级话痨却需扮演沉默寡言的沙僧。这四名无名小妖在“假扮”过程中逐步觉醒信念,实现自我蜕变。
制作层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彼时国内动画电影市场已被三维动画主导,尤其在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创下50亿元票房后,三维技术成为行业标杆。《浪浪山小妖怪》作为二维动画作品,必须在保持风格特色的同时突破技术壁垒。李早强调:“我们始终思考自身优势所在,明确题材与故事最适合的美术形式。”最终决定坚守“以拙为美”的创作理念,让角色保留手绘质感,如小猪妖的獠牙弧线、水墨风背景中的氤氲山川与层叠松石。
制作团队从零开发了独特的水墨画风教学模型,使分布在全国600人的团队完成1800多组镜头与2000余张手绘场景。这一决定不仅成就了电影的视觉风格,也弥补了李早此前的遗憾。《中国奇谭》系列曾尝试联名活动与衍生品开发,但受限于IP价值未被市场充分认知,以及合作方供应链尚在磨合阶段,未能取得理想成效。2022年10月,上海电影集团与上美影成立上影元,专门管理包括《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经典IP在内的资产。李早在《浪浪山小妖怪》故事框架阶段便启动衍生开发,截至2025年电影上映前,已与30余家品牌达成授权合作,推出800多款衍生品。
谈及IP生态建设,李早表示:“就像取经之路一样,这标志着我们构建电影IP闭环生态的第一步。”作为上影元总经理,他在《中国奇谭》与《浪浪山小妖怪》项目初期便布局衍生开发,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动画的深度融合。
在项目构思完成后,制作团队的搭建主要依托于《中国奇谭》这一平台式IP,旨在汇聚中国优秀的创作者资源。李早透露,团队曾与多位创作者及创作团队有过深入交流,包括总导演陈廖宇老师及其众多学生。通过了解创作者们已有的故事储备,并与他们沟通项目的整体方向,团队会筛选出最适合系列开发的内容。对于《中国企业家》提问的《小妖怪的夏天》是否为首个接触的项目,李早表示其实并无明确顺序,因为《中国奇谭》的故事大多处于并行开发状态。部分创作者基于项目需求对已有故事进行优化,而另一些则是在明确创作方向后随即展开创作。项目自2020年启动,历时三年于2023年上线,每集约20分钟的时长,且在故事容量、人物塑造等方面持续进行沟通与打磨。
受访者表示,近年来团队更加专注于经典IP的激活与再创作,通过原有IP衍生出新的影视作品。在《浪浪山小妖怪》的开发中,他们首次尝试新IP的孵化,这也与当前加快IP开发节奏的趋势相呼应。关于故事创作,李早强调关注《西游记》中未被详细描写的次要角色——小妖怪们。这些小人物的身份更容易贴近现实生活和人性层面,其情感诉求与生活状态更能引发观众共鸣。通过将非主角的妖怪们组成取经团队,完成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种身份错位的设计能产生独特的喜剧效果。
短片集的网络热度为后续创作提供了灵感与信心,观众讨论也促使电影名称从《小妖怪的夏天》调整为《浪浪山小妖怪》。"走出浪浪山"已成为许多人心中情绪的出口,但故事本身并未因观众反馈而临时调整,否则乌鸦怪可能具备更重要的叙事地位。
制作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动画的复杂特性。从剧本创作到分镜绘制,从人物美术设计到场景构建,再到后期音乐混录,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团队协作。尤其在美术方面,团队筛选了六七十位绘画师,最终仅有二三十位风格匹配。影片作为电影级作品,对视听表达要求极高,美术风格的探索性尤为显著。国风背景与人物设计的融合需要克服高度技术难度,由于人物造型偏向卡通化与随性风格,而背景美术包含大量写意元素,这对统一艺术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成为导演团队的重要挑战。
关于传承与创新,李早认为上美影始终注重当代性与超前性。例如《邋遢大王奇遇记》探讨环保议题,《天书奇谭》将神话元素与当代情感表达结合。当前创作差异主要体现在时代背景与现实情绪的变迁,而非本质精神的改变。《中国奇谭》项目于2020年启动,虽被视作上美影品牌焕新的关键节点,但李早认为这更像持续探索的阶段性成果。正如他所说,每一步实践都会对后续发展产生影响。
在《浪浪山小妖怪》首映礼上,动画导演朱克勤指出,二维动画是中国动画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艺术形式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底气与创作经验。上影元作为由上影集团与上美影共同成立的IP开发平台,其战略定位是将IP开发与运营作为独立业务板块。这一举措使团队能够更开放地应对市场变化,通过新兴媒介渠道展现IP美学与文化价值,同时吸纳更多年轻富有创意的制作力量。
在抖音平台设有官方账号,通过创意内容吸引约百万粉丝,与年轻观众建立独特的互动方式。以“葫芦兄弟”为例,原作中诸如蛇精、蝎子精等角色在当代被赋予全新解读,团队据此进行全方位内容拓展,包括与游戏联动、跨产品联名等,强化IP焕新认知。对于新IP“小妖怪”,则从《中国奇谭》上线初期便同步启动开发,将影片中的创意元素植入可商业转化的场景,如取经团工牌、小猪妖葫芦水壶等,旨在创造情绪延续感与陪伴感。此类产品已覆盖毛绒潮玩、文具、家居百货等800余种,同时联动游戏、XR体验、线下展览及主题快闪餐厅,构建贯穿用户生活的文化生态。
合作模式分为三大板块:一是跨界营销,注重与企业消费群体与影迷的重合度,如瑞幸咖啡、全家便利店等;二是商品开发,强调产品设计能力与对电影内涵的把握,同时考量渠道资源;三是实景娱乐,需综合评估选址、体验设计等线下要素。相较于2020年,IP开发已从单一内容创作向产业生态闭环演进,团队正持续优化同步性、创意性及渠道覆盖面。
非票房收益呈现显著增长,首周上映即引发粉丝热潮,部分商品已出现断货。尽管最初对影片热度有所预估,但实际市场反应超出预期,尤其显示影院对158元玩偶的接受度提升。这种转变源于产品设计与作品情绪的深度融合,也是未来重点优化方向。与B站的合作则是长期战略,自《我为歌狂》第二季起便实现独家播出,双方彼此认可探索性内容的适配性。《中国奇谭》在B站的出圈效应催生了更多创新,不仅改变导演对弹幕互动的认知,更推动创作者与观众形成双向反馈机制,如《鹅鹅鹅》导演据此调整剧情呈现方式。
在谈及未来是否有开发大电影计划时,李早表示目前团队计划优先推出《中国奇谭》第二季,预计将在明年与观众见面。谈及《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经验,他提到该作品延续了短片的创作理念,借用陈廖宇老师的观点,强调核心在于讲好故事。他认为影视作品的根基始终是优质叙事,在此基础上力求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与更精美的美学表达,同时通过故事传递勇气与力量,帮助观众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
关于国漫市场环境的变化,李早认为行业正逐步向好发展。首先,动画从过去的独特艺术形式逐渐被视作电影的重要类型,观众基础更加广泛;其次,题材与表现形式日益多元化,《中国奇谭》和《浪浪山小妖怪》正是这一趋势的实践案例;最后,产业开发日趋成熟,使观众在消费作品时能获得更丰富的场景化情绪共鸣。
针对《哪吒2》票房突破150亿元的成果,李早表示这并非团队选择技术形式的考量因素。他认为该片的成功代表了动画电影在整体市场中的突破,但创作重点仍在于明确自身优势,根据故事特性选择适配的美术呈现方式。不同项目需综合评估投资规模、叙事适配性与团队能力,未来希望持续为市场提供多元化的作品类型。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