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气:916更新:2025-08-26 12:45:34
2025年暑期档被业界称为“十年口碑最佳暑期档”,然而在票房成绩上却遭遇滑铁卢,至今未诞生票房突破30亿的行业标杆。面对市场困境,影视从业者采取了一系列争议性营销手段:反复无常的排期调整、愈演愈烈的评分操控、与实际表现相悖的票房预测,以及观众对爆款的盲目追逐与对风险片的回避。即便集齐资深导演、流量明星与验证过的内容形式,仍难以扭转颓势。暑期档的生存危机持续发酵,当下唯有厘清观众心理、重构内容价值,才能真正激活市场活力。
《酱园弄·悬案》的豆瓣评分显示,豆瓣平台存在被称为“水军”的专业打分群体。陈敏自称为“数据女工”,与单纯依靠付费刷分的账号不同,她的账号具备长期活跃度和真实评分记录。该账号注册8年,累计标记影视作品超1500部,每月坚持为书影音打分,年观影量逾百部,这也是众多“上线”寻求其评分服务的原因。在部分粉丝社群中流传的豆瓣“养号”教程中,注册时间长、互动频率高和评分数据真实是判断账号可用性的关键标准。通常需每日为1-2部影视作品打分,每周完成5条以上动态以维持活跃度。此类操作的最终目的是确保目标影片上线后能获得稳定口碑评价。相比普通用户,认证为“作者”的账号可获得较高的短评报酬,最高可达500元/篇,同时还能获得免费观影机会。与猫眼平台动辄9.7分以上的评分相比,豆瓣评分体系则更为含蓄。部分观众认为豆瓣高分未必可信,但低分往往能反映影片实际质量,认为“高分不能证明作品优秀,但低分烂片必然有其缺陷”。然而今年暑期档,陈敏作为豆瓣数据女工的经历出现异常。以往都是按指令完成打分后收取费用,今年甚至出现“上线”们争抢预定名额的现象。在《南京照相馆》公映前,已有两名“上线”提前预订其评分服务,并提供高于市场价的报酬。截止当前,陈敏已接到15部电影的18个打分任务,其中《南京照相馆》需求最为迫切,共三次预约;而最早完成的打分任务则是《长安的荔枝》,提前一个月便启动操作。今年暑期档接收到的打分任务数量,已超越去年整年总和,令人意外的是,去年暑期档她甚至没有接到任何任务,直到春节档才出现业务增长。在陈敏忙于评分工作的同时,今年暑期档国产电影整体口碑表现突出,截至目前,豆瓣评分达8分及以上的影片已有5部。7月《南京照相馆》以小人物视角刷新主旋律叙事,《罗小黑战记2》和《戏台》分别获得粉丝与戏迷群体认可。8月《浪浪山小妖怪》凭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美学风格及打工题材引发共鸣,夺得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捕风追影》则以8.1分高分和单日票房表现,成为近十年来最佳动作片之一。即便豆瓣7.6分的《长安的荔枝》,在今年暑期档的口碑排名中也未能跻身前三。
2023年暑期档被冠以"史上最强"的称号,全年票房突破200亿元大关。然而,这一被称为"最佳"的暑期档并未带来电影人真正的乐观情绪。头部影片《孤注一掷》和《消失的她》虽斩获超200亿票房,豆瓣评分却仅有6.8分和6.1分。相较之下,2022年暑期档冠军《抓娃娃》以33亿票房获得7.1分的口碑评价。重庆某影院经理老谢坦言,今年影片质量整体提升,但票房表现与之存在明显落差。数据显示,截至8月22日,《南京照相馆》累计票房达26.77亿,《浪浪山小妖怪》为11.37亿,均未达到爆款标准。他指出,三部10亿级影片的总票房贡献与一部30亿级影片相比存在差距,后者能覆盖更广泛受众群体,形成更强的口碑传播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即便票房冠军《南京照相馆》的灯塔专业版预测总票房仅为30.94亿,其他影片的预测票房均不超过17亿,愈发凸显出爆款电影稀缺的行业现状。
▲图 / 《南京照相馆》电影制作方在暑期档的参与态度趋于审慎。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暑期档将难以再现大片云集的盛况,大家更倾向于将资源集中于春节档。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档不仅《哪吒之魔童闹海》创下超150亿元票房纪录,其后《唐探1900》与《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分别收获36.12亿元和12.38亿元票房,整体市场热度与商业价值均显著超越暑期档。在市场表现低迷的背景下,即便有部分影片突破5亿元票房门槛,如7月初上映的《侏罗纪世界:重生》,仍难以扭转整体颓势。各大片方与营销机构展开的非传统"救市大作战",其源头可追溯至《酱园弄·悬案》。该片自去年入围戛纳电影节非竞赛单元起便引发广泛关注,海外首映口碑爆棚,戛纳发布会现场章子怡质疑陈可辛剪辑处理。影片在宣传阶段与多个女性题材账号联动,主打"女性觉醒"与"girls help girls"理念,而导演陈可辛本人亦积极参与推广,公开表态愿与妻子同姓,展现对女性议题的支持。
《酱园弄·悬案》系列凭借密集的营销动作与排片优势,首日便占据40%的排片比例,片方与院线对此片寄予厚望,期待其能提振低迷的电影市场。然而,影片上映后迅速遭遇口碑滑坡,引发影视圈热议,豆瓣开分仅为5.9分。尽管历经一年营销,最终以3.75亿元票房成绩下档,主演章子怡转发《嘉人》杂志"从影片到照片,尽力了"的言论,似乎为这场争议画上句点。但事态并未终结,本周四#酱园弄网播#话题仍高居热搜,两位女演员的粉丝持续就台词表现展开争论。业内人士认为,该片已为暑期档敲响警钟,紧随其后的《恶意》《无名之辈:否极泰州》《聊斋:兰若寺》等作品亦未取得预期反响。值得关注的是,影院排片与市场操作存在错位,部分影片通过频繁调整档期制造话题热度。7月中旬,暑期档逐渐显露颓势,姜文携《你行!你上!》突然提档,选择在上映前一天限时点映,同时《长安的荔枝》也宣布提档一周,两部影片同步进驻7月18日市场。原定7月17日上映的《戏台》紧急改期至7月25日,却遭遇《南京照相馆》同日提档的尴尬局面。这种"抢人"式档期调整引发行业震荡,电影方虽有抢占市场的考量,却导致营销团队与影院端被迫跟进。其中《人生会议》的运营策略引发热议,该片在点映后宣布撤档,又在同期影片表现不佳之际杀回影院,但此时许多院线已删除影片信息,致使排片受限。最终该片票房仍主要依赖点映数据,未能实现预期收益。在营销战中,大鹏的"古装版年会不能停"概念引发关注,其主导的路演活动超过50场,初期主创阵容齐全,后期逐渐缩减至仅剩本人出镜,甚至亲自担任主持。在路演收官之日,面对已观看枪版(指盗版)的观众,大鹏表现出明显挫败感,向观众询问"枪版清晰吗"。然而这种营销方式也引发负面评价,部分观众批评演员在路演中存在站桩(不动)、缺乏互动等现象,唯有《封神》系列凭借路演成功逆转口碑。
在路演现场,大鹏曾向观众说明,尽管《长安的荔枝》票房未能突破预期,但凭借联名合作及网络版权等策略,电影整体表现已确保投资人收益。然而,自《煎饼侠》之后,这位导演似乎陷入了一种"魔咒"——其后续作品中,再未出现单部票房超过10亿元的佳作。在暑期档影片密集上映的背景下,《东极岛》作为一部非点映、非提档的影片,于上映当日便获得33.9%的高排片率。但次日官方社交媒体上,粉丝们纷纷发起"催排片""保排片"的呼吁,反映出市场对影片调性的关注。值得关注的是,尽管该片前三个上映日的排片率仍高于多数同期作品,但票房曲线却呈现断崖式下滑,目前仅能维持在4亿元的票房区间。
营销策略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反效果。票房位居第二的《浪浪山小妖怪》因一场观影活动引发争议,成为舆论焦点。作为离婚话题的焦点人物,傅首尔在活动中多次提及个人经历,而以"50岁自驾逃离家庭"形象走红的苏敏则将电影中任劳任怨的"猪妈妈"角色与自身经历对比,呼吁"猪妈妈也该离开浪浪山"。这些言论在网络上迅速发酵,导致大量负面评论涌入影片官方账号,认为其表达与电影强调家庭关系及个人成长的核心理念存在冲突。不少观众晒出退票或放弃观看的截图,"浪浪山避雷"话题单日阅读量突破千万。令人意外的是,在遭遇抵制声浪后,《浪浪山小妖怪》的总预测票房竟从最初10亿元攀升至16亿元,并连续六天夺得单日票房冠军。
暑期档临近尾声,一部打着“成龙10年来最佳动作片”旗号的影片意外点燃了观众热情,成为院线新宠。凭借点映期间积累的口碑,《捕风追影》首日便斩获豆瓣8.1分,反观上映16天的《东极岛》仍处于未开分状态。这部长达两小时的动作犯罪片由成龙与梁家辉主演,上映前曾被市场低估。导演杨子虽以5.3分的《龙马精神》引发关注(需注意此处为影视行业杨子,非综艺领域人物),但《捕风追影》在上映第三日便以4000万元单日票房反超《浪浪山小妖怪》,登顶票房冠军。影片呈现独特的“工作日逆袭”现象,通过高强度打戏与精湛演技吸引都市人群在工作日主动观影。CBD商圈工作的80后职场人林殊,每天卡点下班后购买7点20的电影票,选择最高规格的Imax影厅沉浸体验。她感叹:“这是一部让中年生活获得短暂逃离与慰藉的佳作。”为避开孩子打扰,她甚至与6岁的女儿达成交易,用30张小马宝莉卡片换取周末独自观影的机会。
过去,年轻观众一直是电影市场的主力,但今年暑期档却呈现出不同格局,无论是影片阵容还是观影群体,中年人的参与度显著提升。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有53.3%的40岁以上观众对《戏台》表现出观影意愿,《南京照相馆》同样吸引着三成以上中年观众群体,而《捕风追影》中35岁以上观众的期待比例也突破三成。与此同时,资深演员的集体复出成为暑期档的一大亮点。在《捕风追影》中,71岁的成龙与67岁的梁家辉奉献了近十年来最具震撼力的动作场面,两位老戏骨不仅保持了出色的体能状态,更以细腻演技塑造出真实立体的警匪形象;71岁的陈佩斯则在《戏台》中阔别银幕32年再度回归,其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获得豆瓣8.0高分评价;布拉德·皮特主演的《F1:狂飙飞车》虽因剧情套路引发讨论,但演员的敬业态度与票房号召力依旧强劲,令人感叹"保时捷老了还是保时捷"。
2025年暑期档票房数据显示,尽管有5部影片获得豆瓣8分以上评分,但整体票房表现仍显疲软。与去年116.43亿元的暑期档总票房相比,今年累计票房仅为107亿元,观影人次突破2.67亿,市场热度并未显著提升。当《酱园弄·悬案》动用全明星阵容、女性议题及国际电影节宣传等营销手段,最终仅收获3.75亿元票房时,行业开始反思:依赖营销包装的低质量影片已难以获得市场认可。业内人士指出,当前观众审美趋于理性,类似《富春山居图》《地球最后的夜晚》等曾凭借营销手段实现高票房的影片,未来将逐渐被市场淘汰。电影从业者普遍认为,内容质量始终是核心竞争力,而营销的作用在于精准定位与价值放大,而非虚构不存在的卖点。刘瀚清分析指出,今年暑期档的成功案例呈现差异化特征:《南京照相馆》通过家国情怀引发共鸣,《浪浪山小妖怪》聚焦职场困境获得年轻群体支持,《捕风追影》则以快节奏叙事满足观众的解压需求。观众对“可看可不看”的心态,推动了市场对爆款影片的追逐。像《哪吒2:魔童闹海》这类票房破纪录的影片,已成为社交话题中的重要符号,无论个人喜好如何,观影行为本身已带有社交属性。
《哪吒2:魔童闹海》的票房议题持续引发热议。图 / 小红书截图显示,电影行业当前面临严峻挑战,促使产业链条加速调整。刘瀚清曾深耕院线与网络电影营销领域,现转型短剧行业。他指出,自2022年下半年以来,网络电影市场出现明显萎缩,大量从业者因此失业。"当上游环节停滞,下游营销也将同步消失,唯有主动求变才能生存。"短剧行业成为当前最具活力的选择之一。相较传统电影的"高举高打"模式,网络生影视更强调转化效率。院线电影动辄千万级的营销预算与网络电影、短剧有限的投入形成对比,必须精准投放以实现实际转化效果。
行业格局已从"百花齐放"演变为"二八分化"。自2008年麦特文化等首批营销公司崛起,开创第三方电影营销概念后,营销领域不断细分,衍生出主物料制作、EPK制作等专业机构,新媒体方向更细化为微博营销、短视频营销、口碑营销等不同赛道。刘瀚清认为,当前生存的营销公司大多具备三大特征:绑定头部资源、转型内容出品、或在细分领域建立绝对优势。
内容消费趋势愈发复杂,观众对营销噱头和内容质量都保持理性。今年暑期档虽有5部豆瓣8分以上佳作,但整体票房仅为2023年同期的一半。观众用脚投票表明:既不盲目追逐营销热点,也非单纯消费优质内容。营销工作面临双重困境。小n坦言,今年暑期档具有影响力的营销事件显著减少,"爆款案例需兼具努力与机遇,难以复制"。如影院复刻《一闪一闪亮晶晶》的"下雪场"营销场景,已难重现当年效应。
在刘瀚清看来,当前成功影视项目普遍具备情绪共鸣、话题性或猎奇元素。例如《孤注一掷》巧妙融合电信诈骗话题与公众的恐惧情绪,实现票房突破。类似案例还有《消失的她》及今年暑期档口碑作品。即便追求话题性,当代营销团队也更加审慎。"当下舆论场如同高压锅,细节处理不当便可能引发全面危机。"小n以《燃冬》为例说明,一个冰块吻镜头的争议导致该作者电影口碑票房双降,印证了营销内容与大众审美之间的微妙平衡。
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观众对电影的选择更加审慎。面对高昂的票价,人们更倾向等待口碑稳定后再观影,而非盲目追逐营销造势的影片。这一趋势直接体现在豆瓣评分体系的演变中——尽管"数据女工"陈敏今年暑期档收到的打分任务量突破18项,创下新高,但真实用户的评价正在有效抵消水军的影响。据小N向每日人物透露,豆瓣评分具有较强的抗操控性,"即便存在刷分行为,也会随着普通观众入场而迅速回落"。从实践效果来看,今年多部影片的豆瓣开评分时间出现明显延后,折射出平台对异常评分的甄别机制持续升级。更深层的变革在于,电影已不再是大众首选的娱乐方式。刘瀚清指出,"观影需投入整块时间,两小时的影片若非特别期待,观众会觉得既耗时间又耗金钱"。作为依然愿意沉浸式观看长内容的观众,林殊表示其选片标准更为挑剔:除了参考豆瓣评分,更注重身边同频朋友的建议,以及评论区中点赞集中、情感真实的讨论。这种选择并非出于对票价的抗拒,而是担忧两小时的观影时间可能带来的情绪空耗。对林殊而言,观影的本质是获取时间单位内的情感回报,而属于个人的时光被视为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
Copyright © 2023 www.jdw8.com